2011年2月6日 星期日

過年3天花1年積蓄 專家:面子文化催生非理性消費

明報 2011年2月6日 星期日 05:05
【明報專訊】孝敬父母、聚會吃飯、辦年貨……農曆年各類開銷令一家人團聚的歡樂節日,變成一個令人叫苦不迭的負擔。內地民眾過年開銷少則幾千,多則過萬元(人民幣.下同),不少人數日內把一年積蓄掏空。有心理諮詢師表示,這是國人「面子文化」催生的現象。

新華社報道,內地多個網上論壇近日都開始流行「春節回家要帶多少錢才夠」的話題,在鋪天蓋地的網帖回覆中,大批網民稱農曆年花費令他們「叫苦不迭」。家在哈爾濱 的趙天偉本來打算初六再上班,但年初三就提前趕回工作地安徽省合肥市。過年這幾天他花費超過2萬元,「再在老家待上幾天,恐怕真的要借路費回來了」。趙天偉一臉苦笑地說,農曆年返家的繁多花費,令他工作一年的積蓄所剩無幾。「長輩、晚輩都要給紅包,家裏要辦年貨,走親戚要帶禮品 ,同學聚會,請客吃飯……總之就是離不開人情兩個字」。

險無路費 被迫提前返工

對於「夾心層」的80後夫妻來說,利市則成為沉重負擔。1983年出生的陳亦宏結婚兩年,夫婦兩人都是獨生子女,在四川成家,兒子去年出生。「我們現在最頭疼的就是壓歲錢」。陳亦宏說,僅是兒子的奶粉錢就幾乎花掉了一半的工資。今年陳亦宏打算給父母2000元紅包,此外,好友的孩子基本每人包200元利市,加上「三姑六婆四大爺」等親戚家的小孩,去年農曆年把別人給自己孩子的利市錢除去,淨支出近1000元。

「人民網」一項調查發現,大多數受訪者表示農曆年支出超出原計劃20%至60%,在給父母、親朋好友孩子利市方面佔了大頭。30多名受訪者中,從年三十到年初二的3天內,逾六成開銷5000元以上。受訪者中,80%的人聲稱農曆年支出超出原計劃的30%以上。

八成人過年超支30%以上

對此,有關社會學專家認為,農曆年作為中國傳統的一種文化和習俗,一家人聚在一起「團圓」的意義是最重要的。

可是作為子女,不少人總希望一年到頭回到老家應該在父母面前有所表現,所以經常導致一些不理性消費,給自己添了很大壓力。

河南鄭州市心理諮詢師協會諮詢中心主任趙紅梅表示,網友表現的煩心是一種焦慮症的體現。她說,這是國人「面子文化」的重要體現。為了面子和以後,出現了「應該」和「必須」,這背後無形增加了對節日的焦慮。她表示,大家應該積極地「悅納」焦慮,放棄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,在春節假期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。

http://hk.news.yahoo.com/article/110205/4/mkbm.html

epeter: 在距今3500年前,即聖經裡描述出埃及記的時代,當摩西蒙神呼召要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時,神首次叫以色列眾民守一個節。

出埃及記12 : 1 耶和華在埃及地曉諭摩西、亞倫說:你們要以本月為正月,為一年之首。

隨後所述的各種儀式,便是中國人農曆新年習俗的前身了,在以色列被稱為逾越節,意即神要審判埃及擊殺一切頭生的人畜,以色列人守這節日才可免受傷害。
逾越節亦預表主耶穌基督以自己的性命獻上當作守節用的羊羔,令接受他的人都能夠免受傷害,成全了全人類所要獻的祭。
感謝神讓我返了一間有真理的教會,在十幾年前的講道"中國人"信息裡,已經解釋了守節的意義,不用再靠獻祭而換取平安。
只要我們願意放棄中國人的傳統,即是以色列人守的逾越節,接受主耶穌基督成為救主,天國便會臨到我們當中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