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

狂熱UFO迷拒絕執迷

(明報)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 05:10
【明報專訊】上星期連續多個晚上雷電交加,有人漫漫長夜仰視天際,但不是為了欣賞閃電,而是尋找熱傳「襲港」的UFO飛碟,不過,本地一眾本地飛碟迷對在香港「見到」UFO卻見怪不怪,「喺香港『見UFO』差不多易過見流星」,飛碟迷說,其實不渴求與外星人作「第三類接觸」,因為「佢覺得想嚟揾我,就自然會揾我」。

上周三晚雷電交加,天文台接獲10宗市民報稱發現不明飛行物體(UFO)的報告,有人當成網絡笑話,亦有人認真研究。香港飛碟學會一眾會員上周末便一邊聽外星政治學者Neil Gould細數「52個外星民族」,一邊討論大欖、灣仔出現UFO的真真假假。

童年看UFO圖鑑 迷上外太空新聞
今年31歲的Cousin在7、8歲時偶爾在圖書館天文書籍旁看到一本UFO圖鑑,與外星人作「第一次接觸」。他說,自那一次認識UFO後,就特別留意報章花邊新聞,看有沒有來自外太空的消息,由於發現報道內容千篇一律,熱情開始冷卻,反而去思考為何外星人會選擇與人類接觸。

Cousin說,10多年前有電視台播出「解剖」外星人片段,他晚晚追看,雖然愈看就覺得愈假,但沒有動搖他相信外星人存在的信念,「確曾有飛碟在美國 羅茲威爾墜毀,係政府刻意(把解剖片段)拍到咁假」。

見飛碟怎麼辦? 致電天文台
說到第一次與UFO「接觸」,是在兩年前一個仲夏黃昏。Cousin說,那時他甫返回住所,妻子便稱剛見到UFO,令他大感愕然,「點解咁都唔等我」,他聽聞外星人能跟人心靈感應,不禁閉目祝禱,突然一顆光點平空閃現,然後迅即消失,但那一次「接觸」並沒有為他帶來很大震撼,「喺香港見UFO,差不多易過見流星」,「我深信我口地呢一代必定可親身接觸,畀口的耐性等下」。

曾在天主教中學當物理科教師10多年的薛俊良,不認同外星研究與其知識範疇有衝突,「只係我口地唔識佢口地嘅物理學」,他自言從沒見過UFO,亦從不奢求,「見完都係咁,佢口地嘅文化我估好難明,佢覺得想嚟揾我就自然會揾我」。那一般人見到UFO應怎麼辦?薛俊良笑言,「打畀天文台」。

批判態度處理每宗報告
雖然深信有外星人存在,但飛碟愛好者並非對所有UFO事件也全單接收,從事地產的John直言有人會渾水摸魚引人注目,故他們對每宗報告都抱批判態度,「見到飛碟一定會詳細紀錄,查清楚附近有咩可能性,唔會即刻認定係真」,而且他們一般具備鑑定真假飛碟的知識,這天的聚會上,一名從事新聞攝影的會員圖文並茂向其他會員講解近日本 港多宗疑似UFO報告的各種可能性。

John認為一般人對外星人抱事不關己態度,但一眾同好則只關心自己有否看到,又質疑為何政府為何要隱瞞消息。

對於天文台每每很快便蓋棺定論,把所有UFO事件都解釋成天文現象,Cousin認同確有大部分是天文現象,不過他傾向認為天文台秉承了政府的官僚作風,「佢口地寧願冇,講口的最穩陣嘅答案,保障自己唔使煩」。

明報記者 吳光熙
http://hk.news.yahoo.com/article/100913/4/k7d3.html

epeter: 曾經有一個人說:「電視新聞報導怎會作假的,政府會監管他們嘛!」
「愈是嚴重的事件就更加會由官方公佈,讓所有人也知道真相!」
一般人所了解的現實,就是上班前看報紙,中午放飯看雜誌,下班後回家看電視,然後將所知的歸納為今天發生的事。
「我生活已忙透了,哪有時間去追求什麼真相,別人說是便說是吧,我看了也可以不相信,反正我也不想理會,這與我何干......」
真有趣,原本目的是想了解現實,結果變成逃避現實,人真是矛盾啊!

在911事件中,第二架撞擊世貿的飛行物一直是個迷,當天電視直播的畫面竟然有不同版本?


原本拍到UFO的片段被刪除,再被人用電腦特技加上飛機的影子?


直播中訪問臨時演員充當目擊者,甚至有虛擬人物出現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