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7月1日 星期四

營養標籤今生效 老餅家難跟從

2010-07-01
【明報專訊】由今日起,所有預先包裝食品必須附上營養標籤,食物業界明言此例令化驗等相關行政費用增加,有加價壓力,當局估計7000件因而流失的食品中,約兩成屬健康食品,傳統隱世老字號餅家出產月餅,勢臨難關恐被迫「消失」,相反愈開愈多的零食銷售網站,卻可輕易避過署方巡查,生意照做。

食物業界稱有加價壓力
食物安全中心早前指出,市面約7.3萬種包裝食品中,約一成即7000種食品會因未能符合營養標籤要求而被淘汰,香港食品委員會在5至6月透過問卷訪問80名屬下會員,包括食品進口、批發和零售商,得悉「消失」的食品主要是健康食品、五穀類雜糧和零食餅乾類,分別佔19%、16%和16%。

香港食品委員會主席黃家和不諱言,業界為營養標籤所花的化驗、重新包裝、印刷標籤等行政成本,亦形成加價壓力。「一些小店、老店只維持小生意,要做營養標籤、申請豁免或化驗,對他們來說也造成困擾。」

在青衣經營超過40年的隱世老字號「大歡喜」餅家,老闆余潤榮坦言,他們每年中秋均會出產約1500盒月餅,一向無營養標籤,要他們找人化驗月餅營養實在困難,他們亦不懂什麼小額豁免申請,「唯有繼續做,到他們(食環署)來管才作打算」。黃家和促當局就小商戶及少數族裔食品店舖「寬鬆」一點,給予他們足夠時間和資料以符合營養標籤法例。

調查亦顯示,多達53%受訪企業表示未來會縮減人手,三成進口商預料生意會下跌半成至兩成。黃家和解釋,不少公司在開發新產品時,已傾向保守,甚至削減採購員、食品推廣員,但仍有47%企業表示會增人手,半數進口商認為生意未受影響,兩成更預料生意會增加。

針對營養資料的真確問題,只有約33%受訪企業承認有為產品做營養成分檢測,近半數是向供應商查詢資料。黃家和表示也有就此與當局商討,當局亦容許營養成分資料有約兩成的「誤差」,但一切誤差必須有化驗或參考數據支持而非刻意造假。

食物安全中心指出,若發現食品違反營養標籤法,會先去信要求在21天內解釋,如有需要會作技術支援,及發出警告信要求60天內改善,違者才作檢控。中心亦準備隨時為少數族裔食品商作技術支援。
http://news.sina.com.hk/cgi-bin/nw/show.cgi/2/1/1/1771618/1.html

epeter: 今天正式實施的7+1營養標籤管制,雖然漏洞處處,但超碼可以提醒大家注意加工食品的害處,減少進食可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