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1月4日 星期四

德國劃時代晶片令盲人復明


德國破天荒發明一種可植入眼睛的電子晶片,可替代受損的視網膜細胞發出感光信號,令失明者恢復視力。

德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《皇家學會學報B》上報告說,部分失明多年的患者在植入晶片(附圖)後,已經可以辨識眼前物品。

這個技術目前還處於試驗階段,英國、匈牙利、意大利的專家正在德國受訓,以展開第二輪的試驗。預計在2至3年內完成試驗,可望最快於5年內推出市場。

這種電子晶片的作用,是替代視網膜中受損的感光細胞,適用於那些因視網膜受損而失明的病人,如視網膜色素變性症(Retinitis pigmentosa)患者。研究人員對CNN表示,全球每4000人中就有1人患就因此症而影響視力。

研究人員為11名因患該病而失明的志願者植入晶片,其中5人已不同程度地恢復了視覺。其中一名受試者恢復程度尤其好,已經可以辨識擺在面前桌上的刀叉、蘋果、香蕉等物品。

這名患者名叫米卡.泰爾霍(Miikka Terho),是芬蘭人。受疾病影響,他從十幾歲開始視力就不斷下降,30歲時基本失去視覺,現已失明10多年。

他對傳媒說,手術三、四天之後,他就開始嘗試使用晶片,開始只能看見一些閃光,但景物逐漸變得清晰。「我現在已經可以認清較大的字母,並且能分辨其他人是穿著白色實驗大褂、黃色T恤衫或是藍色夾克。」

另一名失明了15年的荷蘭人表示,他很高興能夠看到女友微笑的模糊影像。

領導研究的德國蒂賓根大學眼科醫院教授茨倫納(Eberhart Zrenner)表示,對於因視網膜受損而失明的患者來說,這種電子晶片可以使他們的視力,恢復到滿足日常生活的水準。

這種晶片與其他人造視覺裝置的不同之處在於,之前一些裝置,完全繞過了眼睛本身的結構,因此不僅需要感光裝置,還需要光信號處理和傳輸裝置;而新發明的晶片,只是替代受損的感光細胞,它感受到的光信號,仍然通過眼睛中的健康細胞來傳導和處理。(綜合報道)

http://inews.mingpao.com/htm/INews/20101104/ta41130i.htm

epeter: 這種醫冶瞎眼的技術在年前已聽說過,其實只是利用像數碼相機的感光原理,把它縮小放在眼睛裡。當然,科技愈是進步,這些晶片可以不斷提高像素,到最後便有藉口叫人用松果體來看東西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